栏目分类
股票配资公司平台 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滴、滴、滴……在接收到“一键起飞”指令后,位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无人机巡飞基地的机巢保护罩缓缓掀开,准备就绪的全自动无人机迅速升空,很快进入预设航线,执行巡飞作业任务。工作人员身处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即可实时掌握车流情况,进行精准调度。

  通过在高速公路上部署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在低空范围对高速公路进行安全巡检、应急救援、物资运输,有效解决了传统巡检依赖人工开展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为高速公路巡检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高效的管理手段。这是上述公司在智慧高速公路技术创新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重点部署,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要求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近年来,我国形成了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一批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向好。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其中“小巨人”企业1.2万家。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近日表示,要按照《决定》作出的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一批新兴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从《决定》可以看出,培育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财政、金融等各类经济资源会向新质生产力方向集聚,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也将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展开。

  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今年以来,我国“大国重器”频频“上新”,国内首个“地面空间站”通过验收,C919大型客机累计交付6架,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成功搭建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试验网,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持续提升,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能。

  对于下一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决定》明确,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300832)、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集‘创新+质优’于一体的先进生产力。”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陈兵表示,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智力资源等对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全面提升,具有技术创新导向,是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重要标志。

  目前来看,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扎实推进,新产业新产品日益成为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6.7个百分点。截至5月底,全国新建5G基站46万个,规划具有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智算中心达10余个,智能算力占算力总规模比重超过30%。王青预计,接下来,新质生产力发展将持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对此,《决定》明确,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在陈兵看来,未来要继续深化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同时,要形成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此外,要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连接通道,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服务,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应用。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重在因地制宜。《决定》明确,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自“新质生产力”这一表述提出以来,其理论内涵、政策路径不断丰富,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制度安排正在落地,今年强调更多的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注重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推动新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

  为何一再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我国各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水平、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避免“一刀切”的政策导致资源错配。另一方面,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需求各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保障可持续发展。此外,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产业多样化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需要明确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简单等同于发展电动汽车、新能源电池和光伏产业等“新三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表示,这种情况可能会像过去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业一样,过一段时间后产生庞大的产能难以消化。尤其是考虑到近期欧美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开始加征关税,如果未来出口路径明显受阻,国内庞大的“新三样”产能如何消化将成为一个棘手问题。因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和本地特色来发展形态各异的新兴产业。

  “要充分认识到前沿科技创新普遍具有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的特征,一些地方如果不顾及自身的基础条件,依靠政府补贴强行‘上马’,最终很难达到科技创新的预期效果。即使达到科技创新标准,若不能有效对接市场需求,也难以实现经济效益,无助于高质量发展。”王青表示。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对此,《决定》要求,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

  “金融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孵化器,尤其以‘独角兽’为代表。”王青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科技创新,首先要鼓励金融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市场化资金,并将新质生产力融入经济大循环,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进而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为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企业融资需求,需要推动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适配性。叶银丹建议,金融机构应加快开发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包括信贷、保险、担保等多元化服务。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可达性,促进金融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和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基础,而科技创新需要“长钱”支持。对此,《决定》提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在叶银丹看来,通过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渠道,可以为早期和成长阶段的创新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股票配资公司平台,帮助其度过研发和市场推广的初期阶段,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