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碧兴物联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作为一家聚焦数字化应用技术服务的综合提供商配资炒股票,公司深耕生态监测、水利水务、公共安全三个领域,先后承担了超百个政府环境监测项目、上千个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测项目、数百个公安特种通讯设备项目。
“我们将依托上市平台的资源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包括以AI智能识别算法在内的八大技术平台,同时完善智慧水务、智慧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大数据平台。”日前,碧兴物联董事长何愿平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分享了他的创业感悟以及公司下一步发展规划。
二次创业
虽然碧兴物联是科创板的“新兵”,但其掌舵者何愿平已是资本市场的“老将”。何愿平告诉记者,碧兴物联不仅是他的第二次创业,还是他将梦想付诸实现的重要平台。
2017年, 何愿平作为联合创始人,在碧水源担任董事、常务副总经理等职位。为了寻找机会,他开始着手组建产业基金西藏必兴,计划围绕高科技领域尤其是节能环保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开展投资。
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热度蔓延到了各个领域。“当时我判断数字经济的趋势下,必然会涌现大的发展机遇,也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何愿平说。
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兴仪器(碧兴物联前身,以下统称碧兴物联)进入了何愿平的视线。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企业,主要聚焦智慧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大数据领域,2017年时已经在上述领域推出多个自主研发的产品。“我们认为,它的产品具有实现设备国产化的潜力和能力。”何愿平说。
掌舵碧兴物联后,何愿平当即决定带领公司向大数据领域转型。目前碧兴物联已形成涵盖智能感知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分析与应用等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不同层级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覆盖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物联网各个垂直领域。
三个秘诀
碧兴物联依托核心技术研发的系列智慧环境监测产品,已经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并应用于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长江经济带水质自动监测等重点项目。
“在环境水质监测行业,国家级地表水监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是衡量行业内企业市场地位及口碑的重要参考指标。”何愿平向记者总结了公司持续跃上新台阶背后的三个秘诀:拓展市场、坚持创新和优化管理。
坚持创新最为关键。“我们把创新工作分成三个方面:第一是将已有的产品进行增效提质,降低仪器运维成本;第二是将外购的核心零部件进行自研,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第三是调整研发人员和研发思维,加强对技术空白领域的研发和攻坚。”何愿平介绍。
截至2022年末,碧兴物联对原有的污废水、环境水质、烟气、空气产品均进行了升级。公司还推出了偏振散射大气颗粒物分析仪、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系统等新产品。
何愿平依托以往的创业和管理经验,在经营管理层面进行了诸多革新,包括引进高端人才并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公司规章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目标管理、引进外部投资者补充公司资金、加强市场开拓和完善市场布局等。
“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控制好节奏和风险,在此基础上设定好目标和时间表,脚踏实地向前走。”何愿平坚信,只有翻过一个又一个的山坡,才能不断站上新的高度。
根据公司披露,2017年,碧兴物联的收入约2.14亿元,在手订单约1.91亿元。到了2022年,公司的收入和在手订单分别增长至4.72亿元和4.55亿元。
四大方向
全球正加速迈进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通过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获得新的发展动能。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创新,用创新的战略与思维确保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并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何愿平说。
此次IPO,碧兴物联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智慧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项目、智慧水务大数据溯源分析服务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前两个募投项目将基于碧兴物联现有的技术与业务,实现通过设备获取数据、依托数据提供数据服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通过改善研发设施条件,强化试验研究基地建设,使公司的研发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未来生态监测、水务水利、公共安全等行业的数字化应用都将快速发展,而这正是公司的机遇所在。”何愿平表示,碧兴物联制定了“2+2”的发展战略,即在现有的环境监测和公共安全领域,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加大对水利水务、数字农业布局力度,争取在新赛道实现指数级增长。
何愿平坚信,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将事情做好。“我们将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攻克行业内卡脖子技术,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和平台,持续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配资炒股票,并加快进入全球化竞争的步伐。”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