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加大对以商品中远期交易名义开展‘类期货’交易的地方交易场所的清理整顿力度”,足见政府对于严厉打击大宗商品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决心。强监管下,地方交易场所更应重新审视自身的业务模式,划清中远期交易与“类期货”交易的界限,远离红线合规发展。
地方交易场所应与“类期货”交易划清界限
“在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的进程中,关于中远期交易与期货交易的定义一直是行业关注和热议的焦点。”期报传媒大宗商学院院长师秋明告诉记者,“现货市场可以分为即期交易和中远期交易。大宗原材料等主要品种多按照年度计划采购,无法实现即买即用,因此中远期交易在现货市场中非常普遍,也非常重要。”
在师秋明看来,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错位发展,首先要找到二者之间的差异。商品中远期交易是以现货仓单为标的,实物交收为目的。而期货市场最主要的功能是发现价格,帮助企业规避价格风险。因此,从交收比例上可以直观看到二者的区别,远期订单交易实物交收率远高于期货交易。在结算方式上,中远期交易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间点进行一次性结算,而期货交易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每日对会员的持仓进行结算,根据当日结算价计算盈亏,并调整保证金账户。此外,二者的合约标准化程度不同。中远期交易的合约是非标准化的,交易事项由双方协商确定,而期货交易的合约是标准化的,对除价格外的其他条款都有统一规定。找到差异、明确边界有利于市场从业者在探索业务模式创新时划清红线、守住底线,严格遵守监管要求,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从此次发布的《意见》可以看出,中央决策部门对于商品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功能定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表述。山东港口集团期现事业部总监冯益朋认为,《意见》中提到的“推动批发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规范商品现货市场交易”,代表现货市场主要参与和服务的群体是批发行业和企业,即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消费群体即自然人不是现货市场的服务和参与交易对象。“促进商品现货市场优化升级,提高商品现货市场信用水平,为商品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基础条件。”这明确了现货交易市场是期货交易市场发展的基础,体现了期现货两个市场相互依存、联动发展的关系。
在他看来,现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商品现货市场优化升级,提高商品现货市场信用水平”,经营模式要以“构建安全的交易生态”“促进商品高效流通”“建设数字化交易基础设施”“推动人民币定价”为核心,交易以实物交收、促进商品流通为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不少地方交易场所打着业务创新的旗号,实则在开展“类期货”交易,其中的潜在风险引起监管层的高度重视。据业内人士透露,分辨一个交易场所的业务是不是“类期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品种选择上,其会从期货市场没有上市、价格波动比较大、有群众参与基础的品种“下手”。二是从交收体系上来看,一个地方交易场所的交收比例占到实际交易的多少?是否在仓储、物流上进行投资,建设完善的交收体系?这些能从一定程度上判断这个交易场所是以实物交收为目的,还是以投机“赚快钱”为目的。
多位受访者认为,《意见》要求“加大对以商品中远期交易名义开展类期货交易的地方交易场所的清理整顿力度”,清理整顿的重点就是这类允许自然人参与、有投机炒作行为、不以实物交收为目的的交易场所。此外,本次清理整顿精准定位了商品类交易市场,没有涉及权益类市场,背后的考量值得关注。
海南国际清算所大宗商品掉期业务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近期,大宗商品市场经历剧烈波动,由此可能引发信用风险增加、交易信心不足、市场不透明等情况。在实体企业面对冲击的关键时刻,海南国际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南国际清算所”)积极发挥掉期业务的价格风险管理作用,帮助实体企业稳价稳市,展现出了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与业务韧性,未出现任何一笔穿仓交易,未发生任何风险事件,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大宗商品掉期试点业务取得初步成效。
成绩的背后不仅得益于严谨、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更反映了专业运营团队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和灵活应对。
首先,海南国际清算所建立了整套符合国际惯例的衍生品市场规则制度,开发上线的场外衍生品清算系统,为参与客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降低了各种摩擦成本,为清算业务提供了稳定的保障。风险防控体系覆盖事前、事中、事后,通过提前布局、密切监控市场动态,并与实体企业客户保持紧密沟通,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
其次,海南国际清算所构建了合理的机构会员体系。参与海南国际清算所掉期业务的所有客户均来自机构企业,没有一位自然人。这一体系不仅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还通过严格的会员准入标准、完善的清算业务规则和风险控制制度,确保了市场的规范运行,为实体企业客户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再次,海南国际清算所作为完全中立的第三方清算平台提升交易双方风险防控能力。在资金安全问题上,海南国际清算所不涉及交易,仅收取双方的履约保证金,参与客户不用担心对手方跑路导致无法结算的问题,在资金安全上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最后,海南国际清算拥有专业的人才梯队。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宽幅震荡对海南国际清算所的业务人员而言无疑是一种考验。凭借着面对市场波动临危不乱的气魄、稳中求胜的决心和出类拔萃的专业素养,海南国际清算所的人才团队设计出完善的业务框架,业绩屡创新高,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
据了解,海南国际清算所的大宗商品掉期清算业务自2023年10月上线以来,品种不断丰富,目前推出的可清算品种达到38个,包括钢材、铁矿、甲醇、纯苯、苯乙烯等;参与掉期业务的机构客户逐渐增多,目前接近150家,涵盖金融机构、贸易商、钢企等市场主流参与者;业务规模持续攀升,月度成交笔数与保证金规模均突破历史新高,特别是实时保证金余额已突破1亿元大关,标志着海南国际清算所的掉期试点业务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海南国际清算所将不断推动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互联互通,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清算服务,为大宗商品市场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宗商品供应链融资业务”试点正式启动
近日,上海市正式启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宗商品供应链融资业务”试点。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上港云仓以及入驻平台的首批4家大宗商品贸易企业与交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去年,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本市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提升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业务真实性和监管水平。此次参加签约的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银行、融资担保机构、清结算机构、仓储物流企业、区块链技术服务商、贸易主体等。各方基于区块链防篡改、可追溯的技术特点,依托链上交易存证、电子仓单、应收账款信息,进一步提升仓单真实性、交易数据真实性、结算安全性和监管及时性,共同探索实现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质押融资业务功能,打通大宗商品交易中融资信任的关键节点,满足平台中小贸易企业融资需求,推动供应链金融向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赋能。
重大升级!LNG订单通拓展交易周期
10月9日,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LNG订单通市场迎来重大升级,全新上线9个华北区域LNG现货订单批次;此番增设后,LNG订单通市场将同时在线交易12个LNG商品批次,交易周期从两个月延长至半年。值得一提的是,新上线的订单批次还新增唐山迁安、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与兴和县作为交收资源地,进一步提升客户资源交收的便捷性与灵活性。
“LNG订单通”是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基于当前LNG商品预售和贸易市场现状,结合产业客户的实际需求,创新打造的一个“可转让的现货交易市场”,自推出以来,便吸引了上中下游产业客户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在积极培育市场、促进交易的同时,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亦高度重视来自产业伙伴的反馈建议,不断优化和完善交易模式。此轮升级便是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针对当前LNG市场供需现状和产业客户需求做出的积极响应。多个商品批次的上线和交易周期的延长,将更好地满足实体企业灵活、多样的中长期资源采/销需求,有效助力实体企业管理市场的不确定性。